欢迎进入365-588!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城管要闻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八大”变化彰显我市卫生处理光辉业绩
创建时间: 2012-07-03
 

变化一:队伍从19人发展壮大到80

19526月,广州市卫生处理中心的前身——广州市肥料公司有机肥料厂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收集城区的动物尸体,灭菌除害,预防鼠疫。19名第一代卫处人就在珠江边的荒草野滩架起一口铁锅,搭起几间小平房,以蒸煮老鼠尸体为主,对收集回来的动物尸体高温灭菌处理,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再利用。19657月,更名为广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死畜无害化处理厂,人员33人。198610月定名为广州市卫生处理厂,人员49人。19964月被定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人员51人。20101025日更为现名,人数达到80名,担负着广州全市死禽畜的处理工作。

变化二:从简单的蒸煮发展为现代化处理

由于工作条件和技术手段有限,最初的卫处人都是徒手肢解死畜,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装备的更新换代,目前已经迈上了使用大型机械化破碎机科学高效处理道路。特别是2011年,该中心完成破碎机电力增容后,整畜破碎机,处理速度达到10-15/小时,只需轻轻一按按钮,3-5分钟便可将一头700多公斤的牛破碎成15厘米左右的肉块。不但大大提高了大型动物的处理效率,而且减少了职工与死畜的接触机会,提高了处理工作的安全性。

变化三:日处理量从数公斤提升到60

最初,第一代卫处人仅仅负责收集处理城区的动物尸体,预防鼠疫为主,每日的处理量只能以公斤计量。如今,2011年新建成的冷库142m3库容可储藏2530吨的死禽畜及变质肉类,不仅解决了接收大批量处理任务时的存储问题,消除了死禽畜露天堆放造成二次污染或传播疾病的可能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卫生处理中心的预处理能力,目前,中心处理能力达到60吨。

变化四:处理范围扩大至全市102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中心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初,只负责荔湾、越秀、海珠等老城区的死病禽畜处理,后来,逐步扩大范围至天河、黄埔、白云区等,目前,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发展标准,中心担负起了全市102市各大屠宰场、禽畜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等的死病禽畜以及防疫、海关等职能部门查获的带菌变质肉类、水产、野生动物的收集处理工作。

变化五:战胜疫情应急能力显著提高

60年前,队伍规模、技术条件不够,应急处理能力有限,随着时代发展和队伍的壮大,中心应急能力也不断提升,完成了多次急难险重的任务。如:在2003年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抗击“非典”战斗中,接受了紧急处理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动物,防范“非典”传播的艰巨任务。2005年,爆发猪链球菌疫情,该厂紧急处理死猪6000多头;200711月,某水产市场发生霍乱病菌,该厂紧急处理变质水产40吨; 20083月紧急处理禽流感病鸡677只;20092月紧急处理瘦肉精猪1000多头。

变化六:环境影响大幅降低  实现零投诉 

以往简单的处理方式,在动物处理过程中,蒸煮过程锅炉排出大量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构成威胁。2011年,中心进行了脱硫改气工程,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使用天然气后,达到了节能减排目的;采用地下管道输送的方式,节省了空间,美化了环境;同时在蒸煮过程中排放出来的臭气通过生物除臭法,大大降低了气体排放异味,此外,将原来高达30米的烟囱降低到了15米左右,既美化了环境,又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附近居民区的空气质量。2011年至今,中心实现了周边居民对环境的零投诉。

变化七:制度管理日趋规范

60年来,中心始终注重规范管理,特别是近年来,为使中心的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目标迈进,从建章立制入手,对原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从工作秩序、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修订12项长效管理机制。同时,中心还同步开展了业务手册的编写工作,为推动卫生处理中心管理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变化八: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在几十年消灾除害、造福人民的工作中,中心始终重视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形成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无私奉献精神,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委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涌现出刘发、谭维芳、蔡金亮等一批闪光人物,中心也获得了国家、部委和省市60多项的奖励。近几年,中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特别注重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使中心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行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信息来源:无     责任编辑:无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2  维护支持:广州金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