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365-588!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城管要闻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广州市城管委帮扶兴宁市罗浮镇蕉坑村纪实
创建时间: 2012-01-10
 


兴宁市罗浮镇蕉坑村近年来喜事连连:孩子们有了新校舍,百岁老人住进新居,老病号的脸上笑了,贫困户的腰包鼓了……看着山上郁郁葱葱的油茶树,猪棚里欢叫的大肥猪,村民们信心满满:村里一定很快就能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实现家家脱贫致富。为什么会有这么喜人的变化?村民们说是党的“双到”扶贫政策和广州市城管委的具体帮扶带他们走上了幸福路。

  2009年底,广州市委、市政府分配市城管委对口帮扶兴宁市罗浮镇蕉坑村。蕉坑村是兴宁市最偏远的山区,与江西接壤,距离县城68公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三年来,广州市城管委在科学谋划、有效投入、多办实事上狠下功夫,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计划投入资金270万元,截至今年9月底,到位资金270.5万元,其中帮扶到户125.5万元、帮扶到村14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10.5万元,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8项;增通硬底化道路2公里;完成农田水利受益面积500亩;帮助建设公共文化卫生设施6宗;解决贫困户住房7户;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62户;帮助纳入低保5户;给8260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购买养老保险;帮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2户、278人;开展各种劳动技能培训322人次。预计今年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可超过4000元,比2009年增收3000元以上,脱贫率100%;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可达6.65万元,比2009年增收6.30万元。省扶贫办、广州市协作办和广州市扶贫开发驻梅州工作队的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多次对广州市城管委的帮扶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委扶贫工作做到了科学谋划,有效投入,效果明显,群众满意。


科学谋划定思路

  省、市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广州市城管委党委非常重视,把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并迅速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委党委书记、主任、城管局局长李廷贵亲自“挂帅”抓扶贫工作。他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会和办公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工作部署和指示精神,提出委扶贫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明确工作要求,并亲自组织策划扶贫方案,亲自深入调研。党委指定一名委领导具体负责帮扶工作,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落实了具体贫困户,并每年至少2次到村指导和深入所联系的贫困户家庭一起研究和落实帮扶工作。与蕉坑村对接以来,委领导班子全部成员、机关和直属单位85%以上的处级干部深入蕉坑村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情况,研究帮扶措施。广州市城管委先后组织7家企业和社团组织代表到蕉坑村实地考察,探访贫困户,探讨帮扶项目的可行性,为扶贫开发工作出谋献策。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广州市城管委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思路创新为基础、产业开发为保障、经济发展为根本、和谐共享为目的,科学谋划帮扶工作,确立了“两业、三通、四抓、五工程”的总体帮扶思路,即突出当地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业),以路通、水通、电通(三通)改善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抓宣传、抓规划、抓项目、抓成效(四抓),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医疗工程、增收工程、安居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五工程),全力以赴实现帮扶目标。

固本强基保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在帮扶过程中,广州市城管委特别注重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固本强基工作。

  广州市城管委出资7万元对村委办公楼进行全面修缮,开辟了党员活动室,添置大屏幕液晶电视机、桌椅,安装了网线,党员们有了聚在一起接受党课远程教育的地方,党的精神和富民政策、致富技术通过网络、电视屏幕迅速传递到基层。广州市城管委指导蕉坑村建立健全村委会管理制度、党建工作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定期邀请镇党校老师为村党员上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结合创先争优开展了城乡党支部互帮互助活动,该委安排直属单位来村开展结对活动,并一起过组织生活,发动党员捐款慰问困难群众,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该委20107月选派了1名作风硬、能力比较强的处级领导干部驻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

  在加强村委会建设的同时,广州市城管委重视抓思想扶贫、文化扶贫,在贫困群众的思想解放、素质提高、能力增强上狠下功夫,教育帮助他们增强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志气,拓展脱贫致富新思路。加强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同时,还通过驻村干部和责任帮扶干部的走访,加强与贫困村民的沟通,开展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形成人人思富的良好氛围,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和生产发展热情高涨。


特色产业助脱贫

结合当地特点和蕉坑村的实际情况,广州市城管委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油茶种植业和养猪业等特色产业。资助36户贫困户新种植油茶319亩,资助26户贫困户养猪426头。在抓种养帮扶的同时,注重抓技术帮扶,使群众掌握必要的种养技能。在帮扶过程中,广州市城管委实行一条龙服务,全过程跟踪,确保资金有效使用,产业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

村民陈桂兴身体残疾,其妻患有精神疾病,夫妻俩基本干不了农活,每年医药费要用两三万元,全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儿子在外打工,媳妇在家种四五亩水田和养一头猪,挣的钱还不够吃药看病的花销,生活十分艰苦。针对陈桂兴家的特点,广州市城管委帮助他们夫妻二人买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帮他们建起猪舍一栋,办起碾米加工厂一间,现在每年可养殖、出栏约20头猪。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陈桂兴夫妻二人精神、身体都逐渐好了起来,干劲也越来越足,今年在广州市城管委的帮扶下,他们家还盖起了新房。广州市城管委帮扶贫困户谢认良家种植油茶5亩、养猪10头,在该委的全过程指导、服务中,在2年多的时间里,谢认良家的养猪业渐成规模,他们已经把旧房拆掉建起新房。

为了给贫困户发展生产增信心、添保障,使他们稳定脱贫,广州市城管委投入资金,切实帮助贫困户解除“住房难、养老难、看病难”等后顾之忧。启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新建住房每户补贴5000元,已完成贫困户新建住房5户。投入17万多元为8260周岁以上的贫困户老人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人均每年可领取社保金1200元左右,保障其基本生活费用。投入8000多元为278名全部帮扶对象购买医疗保险,减轻贫困户看病就医的负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看不起病问题。除此之外,委领导多次走访特困户,累计赠送了5万多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助学扶贫增后劲

  扶贫先扶智。知识是改变孩子命运的阶梯,是解放村民思想的钥匙,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动力。广州市城管委把建设希望工程和开展帮困助学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投入28万元对蕉湖小学进行全面修缮,更新了100多套学生桌椅、5套讲台和7套教师办公桌椅;加固、美化了了校园外墙,改建学校公厕为冲水式公厕,添置了体育器材,把校园地面由黄泥地建设成水泥地面,进一步美化、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增设了科普园地,此前,已投入1万元修建了电教室一个,并赠送6台电脑及桌椅,让学生尽早接受科普和电脑知识的教育。蕉湖小学的环境在当地的山村小学中可谓名列前茅。很多参观考察过蕉湖小学修缮工程的领导都赞叹仅用28万元就能达到如此高标准的改造,真是意想不到。

  投入1.8万元资助5名高中及大专院校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委赵洪副主任每年提供1000元,个人资助帮扶1名贫困小学生。全村82户贫困户,没有一户家庭的子女因贫而辍学。贫困户刘小娥的丈夫2008年因病去世,家中欠下了三四万元的债务,上有80多岁的家婆,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刘小娥一人肩上。看着家里的情况,刘小娥的女儿谢丽婷多次想不再去上学,外出打工帮妈妈减轻负担。2009年,广州市城管委对接蕉坑村后,对刘小娥实行帮扶,帮她垦殖油茶树,发展养猪,给老人买社保,对孩子进行助学,2009年刘小娥的儿子考上广东轻工学院,2011年她的女儿考上广东医学院,在广州市城管委的资助下,他们正在校园安心求学。


成果共享促和谐

  以帮助贫困户脱贫为职责,以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和谐共享为目标,扶贫伊始,广州市城管委就抱定这个目标,按着文明示范村的标准全面加强蕉坑村建设。

     大力实施环境工程,让山村旧貌换新颜。投入8万元修建村道2公里,投入4.8万元安装路灯45盏;完成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受益面积500亩;帮助建设公共文化卫生设施6宗。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全村村民从中受益,共享到了帮扶成果。

  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油茶主导产业,已投入6万元与农户合作种植油茶150亩,三五年收成后可保证村集体有稳定收入,村民将能更多地分享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投入30万元入股兴宁市工业园项目,每年可固定分红至少3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比2009年增收6.30万元。

大力开展爱老敬老活动,让老人安享晚年。尽管无劳动能力低保户的住房改造并未纳入住房扶贫考核指标,但广州市城管委为了让老人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扶贫真情,优先投入资金4万元新建单身老人住房2间,让老人住进新房。孤寡老人谢文宗今年已经101岁,去年百岁大寿之际搬进了坚固、漂亮、明亮的新房子,他说以前住的是危房,又黑又潮,一下大雨就怕房子倒塌,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老人在乔迁新居时特意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党政仁风及第,城委德策安居”。关心和资助蕉坑村老人协会建设,整修老人活动中心,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让淳朴民风得以传承,并以良好的民风带动村风。

下一步广州市城管委将重点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增加产业规模、推进幸福安居工程、加大村容村貌的改善和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等五项工作,确保全面实现帮扶目标,争取早日将蕉坑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夏晶  郑仲文)



 
信息来源:无     责任编辑:无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2  维护支持:广州金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