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365-588!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城管要闻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64年不断追求 64年不变坚守
创建时间: 2016-06-22
 

广州市卫生处理中心始建于1952年6月,前身为广州市肥料公司有机肥料厂,后多次易名,于1986年10月定名为广州市卫生处理厂,2010年10月更名为广州市卫生处理中心,属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中心主要任务是对全市弃置的动物尸体及变质肉类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防疫检疫、工商、海关等部门查获的动物尸体和肉类及其制品进行定点处理;为广州地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提供支持保障。

64年前,广州开创先河开展了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平凡的卫处人以“清洁城市、造福人民”为己任,身处平凡,甘于平淡,拒绝平庸。64年来,他们不断追求,改革创新,以最朴素的行动一直坚守着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坚守着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关怀与厚爱,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以及老领导习仲勋、张汉青、许士杰等均曾到中心视察,领导们的关爱为中心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市民群众的认可,先后60多次获得国家部委、省、市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集体,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誉为全国、省、市环卫行业的一面旗帜。

64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在创卫、创文、第十六届亚运会保障,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猪链球禽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广大干部职工不惧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与“非典”斗、与禽流感斗、与猪链球菌斗,为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卫生处理中心干部职工64年来身处平凡,甘于平淡,坚守着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着行业精神

(一)工作岗位默默无闻。
中心主要是负责对全市的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是我市环卫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该项工作的从业者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甚至受到世俗的偏见。但平凡的卫处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卑,而是默默地在自己岗位上做好本职的工作。

(二)工作环境艰苦恶劣。

卫生处理中心化制室职工每天都要在40度以上的高温密封车间下进行出渣、抽废水等工作,里面的空气夹杂着高强度的死禽异味、高温蒸汽以及除臭水的味道,苍蝇、蚊子到处乱飞,几个小时下来,常常会令人口干舌燥,汗流浃背,一天工作下来,浑身上下都是恶臭。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分钟都不想呆下去,但是卫生处理中心化制室的职工们一干就是几年,甚至有的十几二十年。他们坚守本职工作,甘于平淡,从不渴望得到任何褒奖和表扬。

(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的处理不仅脏臭,工作中时刻存在着看不见的危险。在创卫、创文明、迎亚运等专项整治和统一行动中,中心经常接到处理死鸡防范禽流感、处理死猪防范口蹄疫传播的特殊险重处理任务,这对工人来说是极大的思想考验。但是中心的职工们对此并没有退却,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委党组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涌现出“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蔡金亮、“中国孝老爱亲好人”饶宝琴、“广州市劳动模范”杨西仓等一批全国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闪光人物,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进步。

(四)行业精神熠熠生辉。

职工们长年累月与死禽死畜打交道,不怕臭、不嫌脏、不畏险,在全民除四害、抗击非典、防范禽流感等重大险重任务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历届党总支、支部进行积极培育,于1984年形成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奉献精神并率先在全国叫响,被誉为全国环卫行业精神的策源地。

卫生处理中心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处理工作者始终无惧病毒和细菌的侵袭,64年来一直坚守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庄严承诺,将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并在一次次的公共卫生战役中得到不断地升华和发展。

二、卫生处理中心干部职工64年来拒绝平庸,不断追求发展向上,锐意创新,精益求精

(一)转变工作思路,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卫生处理中心历来都注重对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处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处理方式从以往中心单打独斗向多部门联动转变;从日常处理向日常处理与应急突发处理相结合转变;从单纯终端处理向终端处理与反馈相结合转变。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卫生处理中心工作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往卫生处理中心仅仅是以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的处理为核心业务,伴随着《广州市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处理管理规定》的出台,卫生处理中心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跟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效地落实好“如何监管、监管什么”的前期调研和准备,为更好地履行新职能打下良好基础。

(二)更新优化处理设备。

近年来,由于卫生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新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往的处理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巨大处理量的需要,于是中心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建设卫生处理设备,以提升处理能力。中心在2012年12月,将原有的2吨蒸煮锅改造为3吨蒸煮锅;2吨的燃气锅炉改造为6吨的燃油锅炉,新增一口6吨蒸煮锅。使中心的处理能力由原来的30吨/日(加上冷库储藏30吨)提高到近60吨/日。据统计,2010年以来中心共投入600多万对中心处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2010年至2015年共处理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17296吨。

(三)不断改进废气处理的方式。

中心一直高度重视做好废气治理工作,为了减少臭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排放,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心每年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工作方法。2014年新装通风除臭系统一套;2015年,在化制室楼顶紧急加装喷淋除臭系统一套,有效地控制臭气外泄。另外,中心坚持定期更换废气运输管道,有效地防止了因管道老化而造成废气外泄的现象。据统计,2010年至今中心共投入70多万对废气处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务求尽量降低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措施促进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

以前中心周边是一片滩涂,人烟稀少。随着城镇化改革,中心周边陆续建起了楼盘,居住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的需要,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结合2015年以来环保投诉增多的现象,荔湾区环保部门加强了中心的废气检测力度,采取排气口和中心区域周边监测并举方式,针对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氨、三甲胺、苯乙烯和臭气浓度等九项指标,从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量限值等九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测。在此基础上,中心每月定期联系有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对排放废气进行固定检测,严控废气超标,确保废气在达标范围内。据统计,2015年荔湾环保局和卫生处理中心委托专业机构对中心废气检测次数合计42次。2016年1月至5月共检测7次。

另外,卫生处理中心把市民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和追求,与投诉情况较集中的凯粤湾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中心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凯粤湾小区、参与“凯粤湾业主诉求协调、通报、见面会”,与业主代表们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强调我中心公益事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中心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所做的具体工作,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赢得了大部分业主们的尊重和肯定。

(五)推进规范化管理。

卫生处理中心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管理。2012年8月,制定了《广州市卫生处理中心工作业务手册》,填补了中心无业务手册的空白;2014年3月,修订了《广州市卫生处理中心工作制度》,深化了中心的管理工作;同时,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论证,广州市第一部关于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管理处理的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处理管理规定》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我市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处理管理在立法方面上了新的台阶。

(六)加强工作防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心处理病死禽畜的量越来越多,死禽畜携带的病菌越来越复杂,如“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甲型流感”等。为适应形势发展,根据安全防疫标准要求,近些年来,卫生处理中心对综合楼进行了改造,合理区分行政办公区和生产作业区,将原办公场所改造为人员更衣间、消毒间、洗涤间、防护用品存放间等隔离区域,工作环境更加规范、科学。

中心干部职工将继续坚守并大力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奉献精神,发扬“身处平凡、甘于平淡、拒绝平庸”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追求,为广州市卫生处理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无     责任编辑:公共关系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2  维护支持:广州金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