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365-588!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城管要闻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社会各界为广州垃圾处理献计策(上集)
创建时间: 2012-06-07
 

近日,为集思广益、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来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陈建华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多次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座谈交流会,就广州垃圾分类及处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各界人士畅所欲言,提出了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此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部分意见建议摘录刊载如下:


熊孟清(市城管委科信处副处长、博士):

   利用科技创新谋划破解垃圾困局实施方案 好!  

我市城市垃圾处理形势严峻,“垃圾围城”日益临近,在此关键时刻,广州市政府出台“推进城市垃圾处置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弥足珍贵。实施方案紧扣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构建以资源回收为核心的垃圾分类处理循环经济体系,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发展”三大目标,提出了“从减量、分类、回收到无害化焚烧、生化处理、填埋处置”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路线,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选择主线和“法治化,社会化,产业化”社会管理主线,阐述了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各类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和科技创新十大任务,体现了“从重末端处理到垃圾处理各个环节协调发展,从重垃圾消纳到垃圾处理综合服务,从重政府大包大揽到政府与社会共治”的三大转变,是一个创新思路,系统破解我市垃圾处理困局,优化我市垃圾处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杨章印(市城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抓住了厨余垃圾,就等于抓住了垃圾分类的“牛鼻子”

杨章印认为,抓住了厨余垃圾,就等于抓住了垃圾分类的“牛鼻子”。加快垃圾分类,建议重点抓好4个市场(菜市场、水果市场、水产市场、花卉市场)、3个单位(餐饮单位、机团单位、食品单位)、2个区(成熟小区和街道社区)、1个域(全领域)。他认为,垃圾分类要按照“源头减量、分类必行、按类处理、加快终端”的16字方针来开展,并提出要做到“源头减量长期化、科学处理多元化”等理念。


张益(上海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广州垃圾处理方式是可行的

张益认为,废弃物处理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民生工程。“广州力争2015年生活垃圾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方式是正确可行的。焚烧具有占地少、污染低、减量好、速度快、能回收能源等特点,对人口密度大的广州市这样的大城市是非常实用的。”


王伯光(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

垃圾分类要长期持续教育让市民形成习惯

王伯光认为,广州目前重中之重,是要加强垃圾分类,对可生化性很强的垃圾如餐厨垃圾应在前端分类,利用生化手段进行处理。不要将分类放到末端,否则后续处理工作难度将加大。“广州还需要加强持续宣传教育,要长期持续教育,让居民形成习惯。”


周昭阳(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成立公众咨询委员会让社会参与

周昭阳对垃圾处理工作提出四个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定位和职责,政府可以通过监管,让企业依法依规管理。二是垃圾处理不完全取决政府,还取决社会参与。三是广州市要加强技术论证,建议成立设计多部门的专家委员会。四是成立一个公共委员会,城市废弃物处理要全社会参与。


郭艳华(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赞同以焚烧发电为核心、填埋为辅的运营体系

郭艳华赞同以焚烧发电为核心、填埋为辅的运营体系。郭艳华建议在东西南北各布局一个垃圾焚烧处理厂,在番禺南沙也可建设焚烧处理厂,形成焚烧、填埋、生化处理三个基本终端处理方式。


陈扬(知名媒体人士):

关键是让市民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和努力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一直是百姓心头的阴云。”陈扬认为要消除老百姓对二噁英的恐惧心理,就要将整个垃圾焚烧的运作全过程公开透明地予以公布。

  陈扬认为,垃圾处理方案难完美,政府公开透明很重要,他认为政府应该很坦诚地面对垃圾围城问题,让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勇敢地面对现实。不管是烧也好,埋也好,都会存在缺陷。比如填埋,土地会被占用,而焚烧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我们不要抱着哄老百姓的心态,老百姓上网一搜,如果不是这回事,就造成了对立情绪。对立情绪一出来,这事就干不了了。”所以政府对待老百姓的诚意和态度很重要,关键是让市民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和努力。


韩志鹏(市政协委员、《广州侨商报》总编):

推进垃圾焚烧首先要消除市民对二噁英的恐惧

韩志鹏提到了李坑焚烧厂的问题,他说:“目前,推进焚烧不光是李坑居民有顾虑,是整个社会都有顾虑。既然社会上对垃圾焚烧厂存在顾虑,那么可以将李坑居民作为一个麻雀来‘解剖’,邀请第三方为李坑焚烧发电厂附近的居民做体检,看居民到底有没有病,或者得了什么病,这种病是否跟焚烧垃圾产生的二噁英有关系、有多大关系,并向社会公布。”


彭澎(市社科院研究员):

支持政府采取垃圾焚烧处理

彭澎提出了四点:“第一,广州市是在2000年确定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如果当时就推开垃圾分类,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都不会这么严峻。这说明,垃圾分类的工作很难。”“第二,根据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垃圾分类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推行。广州市要缩短到三五年,能不能做得到?即使做得到,也只能减少1/3。但问题是,我们目前的填埋场马上就满了,怎么办?”“第三,生产和商业环节就要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美国的产品包装上都有‘可回收’的标志,而美国的商场也都有易拉罐的回收机。”“第四,垃圾分类处理不能马上满足我们需要。怎么办?我还是支持垃圾焚烧。”



 
信息来源:无     责任编辑:无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2  维护支持:广州金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 位贵宾!